返回

贬妻为妾后,渣夫全家跪求我原谅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5章 疑点重重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五十五章疑点重重

    当时的边军主帅是沈老爷子,沈玥的亲祖父。

    沈家所有儿女都上了前线,分守三城,连沈老夫人都不例外,一门十人全部战死,最后硬是靠着十五万的兵力,守住了边关三城,没有让蛮族入境一步。

    连当年那样危急的情形,边城都能守住不破。

    为何现在……

    大燕的兵力远在蛮族之上,反而守不住三城,主帅前锋军师全部战死,五万边军一个不留?

    这太奇怪了!

    要知道,大燕边城是抵御蛮族,是守城一方。

    蛮族才是进攻入侵的那一方。

    稍微懂点兵法的人都知道,守城方天然占据地形优势,有城墙做为防护,居高临下,以少胜多并不是不可能。

    而进攻方要突破地形,就必须耗费大量的兵力人力,有时甚至要以两倍、三倍的兵力优势进攻,才有可能破城入侵。

    这一次边关战败如此惨烈,难道是蛮族集齐了庞大的兵力,甚至超过了四十年前那一战,最终才破城而入的吗?

    如果是这样,那边关的驻军在干什么?军中探查又在干什么?

    那么多蛮族大军集结,绝非一两日之功,甚至可能要提前半年、一年做准备,边军竟然没有丝毫察觉,做好防范?

    这绝不可能。

    如果是在有防范、有准备的情况下,守城的边军依然一败涂地,那蛮族到底集结了多少士兵?五十万?六十万?

    蛮族有这么多兵力可用吗?

    如果是在没有防范的情况下,边城突然被蛮族大军压境,那就说明,边军内部一定有问题。

    沈玥一直在脑海里推演,试图还原边关战况的真实情况,但她手里的线索太少了,无论怎么想,她都想不通父兄这一战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
    她唯一可以确定的是,这场战事有问题。

    首先她就不相信,以她父兄四个人的头脑,会同时做出贪功冒进的蠢事。

    就算性格最冲动鲁莽的三哥会做,沉稳冷静的父亲和大哥也会拦住他,不可能跟着他一起犯傻,还带着五万边军一起犯。

    康嬷嬷神色十分黯然,“以往,老爷收到的军情信件,除正式朝函之外,都会留存在家中书房,包括一些公务等等。夫人也再三交代过,不许旁人擅入书房,只有三位公子能进去。”

    “但侯爷他们此次离京前,似乎是急报的内容太重要,侯爷没有把急报留在家中,而是一起带走了。”

    康嬷嬷说着又不由眼睛泛红,“自从噩耗回家,只说侯爷和三位公子战死,连尸骨都没寻回,边境战火不停,形势很不乐观,只怕那份急报也在侯爷身上,再找不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沈玥心里叹息,她就猜到可能会这样,所以才没报太大希望。

    这条线索八成是断了。

    这时,沈玥忽然想到一个问题,“康嬷嬷,你有没有听父兄提起过,边境三城的驻军总共有多少?”

    “老爷以前有说过,三城总军加在一起,超过二十万,还有五万多的副军以及杂役。”

    康嬷嬷努力想了想,“似乎是从四十年前那一战后,先帝爷察觉边关守军不够,担心再有蛮族大军入侵,所以特意增加了十万兵力,以保边境太平。”

    “总数二十五万的兵力,折了五万,那剩下的二十万呢?”

    沈玥不可思议道:“还有这么多兵力在,怎么就让三城失守,落到蛮族手里了?”

    更荒谬的是,她父亲可是边军主帅。

    主帅通常是坐镇大营,负责指挥全局的人,除非全军覆没,否则就是最安全的。

    二十万边军还活着,为什么主帅反而战死了?

    护帅营的人又在干什么?

    “奴婢也不清楚,边境的战报是直达朝廷的,恐怕只有兵部大臣和皇上才知道内情。”

    康嬷嬷终于忍不住,问,“小姐,你是想调查侯爷和三位公子的死因吗?”

    “我不仅要查,我还怀疑,这场战事有大问题。”

    沈玥咬紧银牙,胸口仿佛烧了一把火,声音却格外冷静理智。

    “康嬷嬷,我们身在京城,和边关离得太远,连朝廷接到的战报都是千里迢迢送来的,未必就是真相。我无论如何都不相信,父亲他们会做贪功冒进的事,疑点太多了,我一定要查个明白。”

    如果她的父兄真的贪功冒进,害死五万边军,丢失三城,罪名属实,辩无可辩。

    那朝廷为何迟迟没有对沈家定罪?

    这滔天的罪名,别说沈家长房,就是全族抄家砍头都不为过。

    覆巢之下无完卵。

    可皇上,却仅仅只是剥夺了沈家爵位,一没有正式定罪,二没有抄家灭族,甚至都没有牵连沈玥和沈夫人。

    据沈玥了解,如今在位的宣明皇帝,并不是这么宽宏大度的人。

    那就只能说明,这场战事存在问题。

    沈家父子未必

第55章 疑点重重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